网站首页 > 心理咨询> 文章内容

武志红:时下教育的实质不是为了孩子而是大人

※发布时间:2017-11-18 11:09:0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如果家长一开始就选择孩子,免于目前教育体系的,那么他们最终会发现,他们收获的并非是平庸,而是孩子的才能得以巨大解放,并且孩子的生命一直处于快乐之中。家长不能指望老师或教育体系先发生改变,家长若真爱自己的孩子,需要发挥自己的勇气与智慧,与一切为了大人的做法抗衡。

  不过,我的一位在教育部门的朋友说,学校教育体系的实质是,某个官员想有政绩,而目前政绩的主要评判标准是升学率。这个政绩的压力先传递到校长那里,而后传递到各级组长那里,而后传递到班主任和各科老师那里,最后传递到学生那里。

  前不久,和几个朋友吃饭,其中三个朋友的孩子都是刚读小学一二年级,他们的一个共同感受是,孩子上学这件事让整个家庭濒临崩溃,所有人的情绪都因为要跟孩子一起上学而程度不同地陷入了歇斯底里状态。除非家长能从其中,这三个朋友中有两个有一天突然明白,这样下去不行,于是才多少从这个状态中脱离了出来。

  譬如,他们三个都有同样的。他们每天都收到孩子各个老师的短信,短信不仅告知你的孩子表现如何,也告知班里的其他孩子表现如何。读到这样的短信,他们的心立即揪了起来,尤其是看不得别人家孩子比自己家孩子表现出色,看到后就忍不住想教训自己的孩子。

  因为不断这样教育女儿,女儿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坏,动不动就发脾气,最后女儿的奶奶终于受不了了,她教育我这位朋友说,她实在看不出92分和98分有什么分别,小孩子很容易马虎,马虎一下几分就没有了,马虎是小孩子的天性,要是孩子每次都考98分100分,这才是问题,那时你得担心孩子的天性到底到哪儿去了。她一再,其实有点下通牒式地对儿媳说,以后绝不能因为92分98分这样的事来教训孩子

  我一个朋友有很经典的说法。她说:怀孕时,只希望孩子正常就好了,别是怪胎就行;生下来,只希望孩子健康就好了,别总生病;孩子逐渐长大,看着小小的他,只希望他开心就好了,其他一切都不重要;进入幼儿园,比较心开始升起,希望自己家孩子比别人家孩子出色;从此以后,一发而不可,希望孩子在人生每一步都比别人家孩子更出色一些。

  一个朋友,富有而优秀,她也希望自己的儿子比自己更争气,于是给了孩子蛮多压力。但前不久突然查出,二十多岁的孩子竟然已患有癌症,她很崩溃,一下子觉得富有和优秀没有了任何意义,怪自己这么多年给了孩子太多压力,并想,要是一开始没给孩子压力多好,那样他就不会过得那么压抑了,或许也就不会得癌症了。要是能再次选择,孩子哪怕只是平庸但平平安安地度过一生多好。

  所谓竞争式的快乐,即,一定得我比你强,这样才快乐,否则就痛苦。比方说自己孩子考上中山大学,这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很值得开心,但你一听说别人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你的快乐一下子消散了,转而恨自己的孩子为啥就不如人家孩子争气。

  马丁纳引用了一个寓言故事来说明竞争式的快乐。两个商人紧挨着开了商店,经营范围类似,他们唯一的快乐就是比对方强一点。一天,一个来到一个商人面前说,对我许愿吧,你的任何愿望都可以实现。不过,你的对手会比你多一倍。这个商人最初很沮丧,但突然间开心起来,他对说,请弄瞎我一只眼睛吧。这个故事说明了竞争式快乐的之处。陷在竞争式快乐中的人,势必会被这的一面所。譬如多名高中生对我说,他应该能考上一所不错的重点大学,但一想到他的同学中有人能考上北大,他就快乐不起来。持有这种观念,意味着这些高中生也被我们社会的教育给异化了。

  所谓条件式的快乐,马丁纳说,这里面去除掉了竞争的成分,这是很客观的快乐,你要一个条件,只要这个条件得以满足,你就会很快乐。譬如你的愿望是挣到多少钱以获得经济上的,当这个愿望实现后,你很快乐,而不会沉浸在比尔-盖茨比我有钱多了的痛苦中,这就是条件式的快乐。

  毫无条件地生活,就是接受自己是个可能犯错的血肉凡躯,并欢迎改变、死亡和。处在至乐中,无论不舒服或愉悦,我们都欣然接受;我们不执著于结果,而能享受和体验充实的人生,我们对于沿途的幸福安适与种种经验充满了,而能心平气和地对待他人和自己。

  第三个层面的快乐,并不容易活出。尽管有些父母能够给予孩子一些无条件的爱,但整体上,几乎没有谁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如此丰厚的馈赠,从小就彻底沉浸在无条件的至乐中。想获得这种快乐,我们都需要自己去学习。

  不过,至少我们可以意识到,快乐有这三个层次,比别人家的孩子强只是最低层次的快乐,而我们的应试教育的核心逻辑,就是在追求竞争式的快乐,不仅教育系统的官员和老师如此,家长们也如此,而这些大人们也试图让孩子相信,这就是一切。

  其实,我们反过来可以从孩子的身上学习到,快乐其实是很简单的。孩子想吃糖,吃到了就很快乐。他要玩游戏,玩时就很快乐。他们有竞争式的快乐,但这绝非就是一切,假若大人不强烈地参与其中,制造别的孩子比你更值得爱这种信息,那么孩子对竞争式的快乐不会太,他们只要得到自己想要的,那就很快乐了。

  可以说,孩子可以因为一切事情而快乐,他们对身边的一切都抱有一种天然的好奇心,如果没有受到干扰,孩子能够专注地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这种专注本身就是一种至乐。但长大了,我们好像都忘记了那些简单的快乐,我们最后只剩下了一种快乐--竞争的快乐。尤其是,在人群中我要成为最被赞许的,否则我就不快乐。

  如果家长一开始就选择孩子,免于目前教育体系的,那么他们最终会发现,他们收获的并非是平庸,而是孩子的才能得以巨大解放,并且孩子的生命一直处于快乐之中。家长不能指望老师或教育体系先发生改变,家长若真爱自己的孩子,需要发挥自己的勇气与智慧,与一切为了大人的做法抗衡。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