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宣泄减压> 文章内容

二级军士长祖:擂主“加工师”

※发布时间:2019-1-10 5:31:3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原理考核、故障分析、特情处置……训练大厅里,某旅第17届专业技术擂台赛如期打响。台上比拼激烈,观战的祖手心也直冒汗。这次参赛选手中,就有他的徒弟——发射三营上士黄佳鹏。

  “加油!”比武进行到关键时刻,祖握紧双拳,在胸前狠狠抖动了一下,紧绷着,似乎在给徒弟加注力量。

  经过一整天的对决,黄佳鹏捧回中上士组擂主杯,胸前挂上三等功章。至此,祖的擂主徒弟名录增加到了11位。然而,任谁也想不到,这位被誉为擂主“加工师”的老兵,却从未登上那个代表旅专业技术最高荣誉的领台。

  时间倒回到16年前,旅第2届专业技术擂台赛如期打响。作为营里控制专业的技术大拿,祖一过关斩将,挺进总决赛,却在最终的PK中惜败,屈居第三。

  此后,因为到士官学校培训、参加某新型导弹跟岗见学、执行发射任务等原因,祖数次错过擂台赛。根据旅里的,高级士官不参加打擂,这意味着他从此与擂主无缘。

  祖从事的控制专业,是全旅最“烧脑”的专业。一张控制电图包含近千个电子元器件、数百条信号线,比一个中等城市的交通图还要复杂,而像这样的电图,整个控制系统多达十余张。做梦梦见掉头发学懂不易,楚更是难上加难。

  执行五次实弹发射、经历两次装备换型,让祖对装备结构原理就像对自己身体一样熟悉,而他传授专业知识也自有一套。

  祖上课,两只手、一根教鞭、一块黑板擦就是全部教具。教鞭代表导弹,黑板擦是弹上计算机,两只手就是发动机,通过双手不断变化,控制系统怎样给出信号、动力装置如何传导动力、导弹怎样飞行……复杂的控制原理在一笔一划间变得通俗易懂。

  这些年来,祖大量的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人才培养上,先后探索出卡片式记忆、互动式教学、研讨式交流等教学方法,人才培养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祖也感受到兵员质量的明显变化。10多年前,由于学历偏低,一个简单的原理反复讲很多遍才能听懂。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士兵走进军营,专业扎实、理解能力强,让祖的教学轻松了不少。

  导弹部队科技复杂、技术密集,对官兵的能力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人才方阵才是未来战场克敌制胜的法宝。只要组织需要,我愿意一直当才“酵母”。

  细细数来,从事新闻工作7个年头了。这些年来,我对听老班长讲故事、写老班长的故事一直情有独钟。他们扎根山沟、默默奉献的忠诚品格,精益求精、孜孜以求的备战状态,冲锋在前、敢担重任的务实作风,一直都让我充满深深的。无数个他们汇聚起来,就是人民军队奋勇前进的铿锵足音。

  这次采写的4位出生于1978年的老班长,是我刚刚新闻报道工作岗位就认识的。他们分布在不同单位,从事着不同的工作,一直都在为旅队实战能力提升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虽然不曾按下“点火”按钮,享受作为火箭兵那至高无上的荣耀,但每一次导弹腾飞的烈焰里,都凝结着他们艰辛的付出。

  在一次次共同执行任务、一次次畅谈交流中,我有幸成为他们的朋友,也更加深入地走进了这群与同龄的人的内心世界。他们讲述的时代变迁、他们经历的、他们收获的光荣梦想,浓缩成40年来军营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正如祖所说,作为的亲历者、者、参与者,他们是幸运的。这个美好的时代给他们创造了更好的工作生活条件,搭建了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的军旅人生充满绚烂的色彩。

  这不禁让我也想起了我入伍时待过的连队。9年前,刚刚参加完入伍集训的我被分到大山里的一个技术连。那是一个十分偏远的连队,四面都是山、只有巴掌大的一块天,逼仄的让人从心底里感受到一种压抑。从县城出发摇摇晃晃近一个小时才能到驻地,真是越走越偏僻,越走心越凉。

  虽然感觉那里有些简陋,但毕竟是我军营里的第一个家。离开的那几年时间里,我一直默默地关注着她。新装备列装了,作战准备时间缩短了,阵地生活条件改善了……一个接着一个好消息传来,让我为她感到由衷高兴。

  前不久,我又回了一趟连队。虽然还是在那个小山沟,但战友们已经搬出原来的小矮楼,住进了新式营房,除湿机、烘干机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强军网、办公网等网络终端直达班排,健身器材室、心理宣泄室成为官兵放松身心的港湾……这都是给军营带来的新发展新变化,这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