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临床心理> 文章内容

服刑人员心理书画艺术与治疗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9 14:53:2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自2011年以来,多个省、市、区心理工作者合作,将书画艺术运用于对服刑人员心理保健、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并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心理工作者们对书画艺术进行了系统总结,于2017年创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中国服刑人员《心理书画艺术与治疗》理论。

  心理书画是研究用于心理保健、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书画活动现象和规律的学科。研究对象包括:1.心理书画的特点和规律,即理论基础;2.心理书画的应用技术。研究范围具体包括:(1)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的指导性、示范性书画活动特点和规律;(2)心理服务领域求助者书画活动特点和规律;(3)其他心理健康人群一般性心理保健的书画活动特点和规律等。这种的研究对象范围是心理书画能够形成学科的理论基础。

  首先,心理书画艺术与原生艺术的联系与区别:“原生艺术”一词来自著名的现代艺术家让·杜布菲(JeanDubuffet)。原生艺术在最初纯粹是艺术创作,后来被病医院作为辅助性治疗手段,不再是自发的创作行为。心理书画艺术则纯粹是在心理矫治过程中产生的艺术,首先是作为技术,其次也是艺术。

  其次,心理书画艺术与表达性艺术的联系和区别:表达性艺术,是新兴的心理治疗方法。它源自人类最原始和真实的能力(表达),在分析和认知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调视觉符号或意象是人类经验最自然的交流形式。目前,沙盘游戏治疗、绘画治疗以及音乐治疗是表达性艺术治疗研究较多的三种有效方式。它与心理书画艺术的区别是:(1)表达性艺术范围不局限于心理服务领域,多用于教育领域;(2)也不局限于书画,更不是的书画学派;(3)表达性艺术在方法上也仅仅限于表达。

  心理书画与原生艺术、表达性艺术相同之处是,都是艺术治疗。但是,心理书画又有其的研究对象范围,心理书画既是治疗方法, 也是创建中的艺术流派。

  1.心理保健类书画。(1)心理保健书画特点:主要对象是心理健康人群,目的是放松心情,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书画活动不受限于职业艺术圈,一切书画爱好者都可以参与。一般从书法开始,有一定书法笔功则成为绘画的基础。(2)心理保健书画活动形式:第一,全监性心理书画保健活动。第二,专项活动。第三,个别活动等。

  2.心理咨询类书画。(1)心理咨询书画特点:心理咨询书画活动根据个人申请和自愿原则,是在心理咨询专业场所内进行,参加对象主要是有一般心理问题或严重心理问题的求助者,主要目标是解决在心理咨询业务范围内的心理问题,恢复心理健康。画作时可以发挥,压抑,放松心情,消除心理问题,恢复心理健康。(2)心理咨询书画主要适用对象:消除、平复心理创伤、消除焦虑和抑郁情绪问题、解决适应性问题等。

  3.心理治疗类书画。(1)心理治疗书画特点:心理治疗书画活动根据个人申请和自愿原则,在心理矫治专业场所内进行。主要对象是心理()障碍人员,主要目标是对障碍进行治疗,恢复心理健康。在画作时同样可以发挥,通过内容表达、情绪投射和将潜意识问题意识化等,结合老师的疏导,达到治疗目的。(2)心理书画艺术与治疗主要适用于症、焦虑症、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偏执性病和活性物质所致障碍等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的辅助治疗。

  心理书画基本原理概括为:艺术、想象、对称和平衡。其中,艺术是基础,想象是特色,对称是要求,平衡是目的。

  1.艺术是基础。心理书画是艺术,并且具有特色:(1)大部分心理书画作品与梦有关。有的甚至是的描述或再现,而释梦则是传统分析的重要内容。(2)有过严重脑创伤经历的求助者在画面上常有肢体残缺或其他创伤情境。在心理书画活动过程中,求助者再现创伤情境,并设想科学的现场处置方法,重新获得体验和愉悦,平复创伤,这正是通过绘画进行创伤治疗的重要机制。即过去的创伤经历以艺术形式再现时则创伤情结消除。(3)有病性的障碍患者会将和妄想中的情境投射到画面上,产生超现实的极具创造性的作品。与此同时,绘画将潜意识后达到意识化的治疗效果,症状消除,对病起到治疗作用。

  2.想象是特色。想象,亦称想象力,是形成意象、知觉和概念的能力;是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设想;是人在大脑中凭借记忆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加工,将过去经验中已形成的一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从而产生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达到“思接千载”、“万里”的境域。心理书画在宽松下充分发挥想象力,任意表达愿望,具有强大的创造性和生命力。书画多是有意想象。病人在发病期间所作的书画多是潜意识的,是无意想象,能发挥出巨大的想象空间和潜力。想象在心理书画中的特殊意义,一是联想;二是象征。前者是由书画联想到心理问题;后者由书画对心理表达的象征意义,具有极为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3.对称是要求。对称是普遍现象,比如人的双眼、双耳、双手和双腿等。对称具有外观上的美感和功能上的平衡与增强作用。比如人缺失一只眼或耳朵都显得不美观。对称在功能上具有平衡作用,在走钢丝时摆双手可起到重心和力的平衡作用。绘画的对称性表达对心理平衡具有暗示和联想作用。双向情感障碍人员心理书画作品中,常见“对称表达”的方法,比如画面上对称的两座山、或两张船等,这不仅是艺术上的美感,还有潜意识的表露和治疗作用。从大量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心理书画分析,画中“对称表达”则是他们绘画中出现的普遍现象,通过笔者随访得知,该类型患者在如此绘画后都感到心情特别舒畅。这表明通过绘画的对称表达有助于治疗。这正是心理书画治疗的一个内在机制,以此实现心理平衡。

  4.平衡是目的。绘画过程是心理投射和表达的过程,将心理问题表达或投射到书画上,起到心理治疗作用,实现心理平衡。书画具有治愈功能,但是,如何发挥作用则有心理平衡理论、分析和认知理论等多种学说。生理基础是,研究表明大脑有分工,左脑主要管理思维,右脑主管运动和艺术。绘画时左右大脑都要动,长期练书画的脑相对平衡、思维敏捷。在心理学上,内容和情感表达、心理投射等都是绘画平衡心理的重要机制。投射指个体根据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心理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弗洛伊德于1894年提此概念,用以分析及了解说者的内心世界。分析学者认为投射是个体对抗超我时,为减除内心感所使用的一种防卫方式。所谓“投射是指把自己的性格、态度、动机或,投射到别人身上。有一首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宋,辛弃疾),及庄子与惠施《临渊羡鱼》的故事,都是说明投射作用的例子。

  1.愿望表达性心理书画。比如,孤身一人在外(服刑)思家念亲,就在画作中画了家乡的房子、大树或小河等。表达的背后都有愿望。

  2.投射性心理书画。比如,假若自己是个满怀信心,常带微笑的人,就容易也将某人想象成同样的人并画出来。投射的背后都有故事。

  3.奇异性心理书画。比如病人将妄想、中的情境画出来,同一般人的表达和投射是有区别的,服刑人员正是病易感群体。

  2.创伤经历再现情境的心理书画。可以是有意识地通过艺术形式(变换场所、方式、主角)的再现,也可以是无意识的(潜意识)的表露。画面中常出现断、残、破等现象。具体为:(1)画中出现枯木、枯苗、枯草等枯萎现象;(2)画中出现房屋和器具等破损现象;(3)画中人物出现断臂和断腿等损伤现象。经面谈了解和分析,出现这些现象有两种情况:一是有意识地表达创伤主题;二是潜意识的,作画时他们并不刻意要这样做,但是,却无意中将这些情境表达了出来,创伤造成的压抑竟然就得到有效,达到了心理治疗效果。

  4.抑郁情境的心理书画。画作通常显示出单调、缺乏生机活力的景象。常有枯树、残花、败柳现象。常有太阳出现,有渴望阳光、温暖之意。

  5.偏执个性表现的心理书画。画作通常显示单一,刻板的意境,画者会反复画某一主题,试图尽量精准表达,追求完美,有时反映的是重复和雷同等。

  6.适应性问题表现的心理书画。该类画作绘画是渐进性的,多是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体验,现在心理问题的表达,将来美好蓝图的展望等。

  7.病性的心理书画。潜意识的背后都有压抑或情结。特别是症或其他有病性的人员,通过绘画治疗其潜意识,抒解其压抑,或者帮其解读画中透露的潜意识意图,就可起到“看见即为”、“将潜意识进行意识化”的治疗效果。

  1.心理书画活动是在心理矫治专业场所内进行,执行严格的心理矫治操作规范。绘画由扫描、水彩和油画多种形式,可采用图画纸、水粉纸和宣纸等。

  2.心理书画艺术与治疗活动导入。向求助者讲明心理书画艺术与治疗目的,发挥导向、放松和心理暗示作用,增强预期,提高效果。

  3.心理书画根据要求不同分为创作绘画和命题创作绘画两种基本形式。一般以前者为主,在心理评估或多人合作绘画治疗情况下,可采用后者。一般在治疗的初始阶段或第一疗程时,以创作绘画为主;此后,根据治疗需要进行命题创作绘画。

  4. 一般连续3-5次绘画治疗为一疗程,由于求助者绘画能力资源不同,何时结束绘画以求助者意愿为准,不结束时间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绘画次数太少,比如少于3次,则很难观察、评估治疗过程中效果的变化。绘画可以连续进行,也可以隔天进行,一般间隔不超过1周。根据观察每天连续进行绘画治疗的效果比隔日、隔周进行的效果好,可以排除相关因素干扰。但是,长程治疗可以一周1-2次。

  5.绘画治疗效果的区分度,从画面上分析,以越严重或突出的心理问题,区分度就越明显,病人的绘画治疗效果比一般心理问题的容易区分;有心理问题人员又易于心理健康人员。

  6.本研究发现,“以病治病、以毒攻毒”是绘画治疗的重要内在机制和技术,通过心理书画艺术将和创伤情境再现,将病性,都能使症状得到消除。

  8.绘画活动可以个别进行,但是,最好是以团体的方式开展效果更加好,在同类心理问题团体内可以交流和分享,提高治疗效果。团体治疗一般6-10人,3-5天,绘画5-8次为一个疗程为宜,一般不少于3幅,以便于观察治疗过程中心理的变化情况。团辅基本要求:集中,绘画,合作分享,共同成长。绘画开始时由心理咨询师集中,提出基本要求;参与矫治的服刑人员每次(半天)完成1-2幅画作,主题和绘画方法自定,将作品交给心理咨询师时,就作画的主题、内容表达,以及与自己心理的关系等进行交谈,并针对的问题接受心理疏导;每次结束时有集中分享时间,分享绘画和,心理咨询师现场点评;后期安排半天集体命题创作绘画,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协调和交往联系,体验合作,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9. 心理书画艺术与治疗操作模式。心理书画艺术与治疗过程总体上具有明显的两大阶段性划分,第一阶段是心理问题时期,即破旧,会出现反映心理问题的关键性绘画意象,一般出现在第2-3次的绘画作品中,比如或潜意识中的情境;第二阶段是立新,这时期会出现积极的主题性绘画意象,表达理想或欢乐场面,在不加提示情况下,一般求助者都会重复这一积极的主题画作,这表明心理已有定势,正是可以结束绘画治疗的一个参考指标。在第一阶段要消除心理问题,常用就事论事的消极心理疏导方法;而在第二阶段则多种积极的心理平衡模式,调动积极心理资源,挖掘潜能,实现心理平衡。因此,心理书画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疏导也有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的模式可供选择:(1)从消除心理障碍成分的径切入,向后看,从过去的经历中找出心理问题的原因,标本并治,斩草除根,破字当头,通过表达、投射和意识化等方法,实现心理平衡,称为消极心理平衡模式。(2)不计较既往,向前看,从当下切入,从增加心理健康成分入手,通过积极认知探索、挖掘潜能、发挥想象力等,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心理障碍,立字当头,实现心理平衡,称为积极的心理平衡模式。

  1.求助者自评。每次绘画结束时进行谈话了解,询问绘画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要画这幅画,画了之后有何感受等。前后两次谈话内容比较则可以看到绘画效果。

  2.咨询师或治疗师对画面内容进行分析。内容包括画面分布、内容、线条大小、色彩种类和浓淡等,这要根据经验进行判断,比如,心理动力小、悲观的人绘画时会将笔墨靠边角,会留出大部分空间;偏执不改的人绘画会显示刻板、重复多次、追求完美的特点;躁狂的人绘画常显示海阔天空,自命清高、狂妄自大等特点。画面内容及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是评估心理书画效果的重要内容之一。

  3.绘画开始和结束时分别对作画者进行标准化心理量表测验评估。比如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评估心理健康水平的变化等,可以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变化。但是,由于心理书画本身就有心理评估功能,在非实验情境下,作为一般的临床应用可不作标准化测验。

  4.问卷调查评估。绘画结束时进行满意度测评,分为效果很好、效果比较好、效果一般和效果差四级,作无记名测评。

  心理书画对心理咨询师的要求是,不但要有心理咨询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书画知识和技能,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

  对求助者要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求助者有书画爱好、有绘画能力或愿望;二是个人自愿申请通过书画活动对心理问题进行调节。通过书画对心理问题进行评估和治疗,主要包括心理评估、目标确定、书画治疗的方式、次数、时长约定,效果评估和收费(指社会有关专业机构,心理服务则不收费)等内容。

  书画活动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可以在节假日在全监开展,也可以在某一个内进行,个别的则在心理咨询场所内在心理咨询师指导下进行。通过书画这种无声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欢乐与忧伤,调节心理平衡。

  叶 扬,男,广东省高明副调研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司法部局特聘心理矫治专家、中国工作协会理论研究带头人、张静初奉子成婚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