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临床心理> 文章内容

心理咨询师写给父母:这些错误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发布时间:2018-10-7 23:50:5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范冰冰和王学兵除了用最好的,还生怕孩子受到一丁点,什么不能把屎把尿,影响括约肌;不能过早添加辅食,影响消化;不能摇晃孩子睡觉,影响脑发育,……

  婷和我相识于一个妈妈群,有一次闲聊谈起她的近况。她说:“马上休完产假了,老二没人带,准备送回老家。老大也是这样,3岁上幼儿园才接回来。送走的时候还不会爬,回来都能自己走了。

  我不忍多说什么,因为我知道任何一个妈妈都不愿意抛下孩子,但我深深的知道,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内心有多少无法言说的伤痛。

  因为只有这样想,才有可能改变这个对他们来说太过痛苦的事实。只要我变得足够好,足够听话,父母就会重新回到我的身边。

  可内心的那份不安全感一直都在;内心的那份觉得自己不好的感一直都在;内心的那份对亲密的恐惧感一直都在,这些心灵的着已是的他们,着他们的灵魂。

  这个时期错过的陪伴,是穷尽一生都无法弥补的遗憾。对孩子来说,这个世界最好的礼物不是能买来的名牌,而是你的不离不弃。

  但在很多时候,身为父母又不得不狠心的做出这样的选择,就像我的朋友婷,为了生计只能忍痛暂时离开自己的孩子。如果你和婷一样,你可以:

  给孩子更多温暖,温暖的关爱是不受地域的。让孩子知道你的爱一直都在,你从未停止关心孩子的成长。

  当孩子回到你身边时,允许他慢慢适应,给他时间,不,也不必过分。要知道孩子最初的不适应甚至抵触都是正常的表现,他只是需要一点时间而已。

  每个父母都是孩子的专属,即使不在孩子身边,也不要忘了让他知道,不管他在哪儿,遇到什么问题,转身时都会发现,你一直都在。

  央视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中,家明的父亲爱儿子,希望儿子可以像他一样上进,但家明突然要休学,面对父亲请来的老师,这个曾经很乖的孩子,奋力着、大声嘶吼着,还展示的伤痕作为。

  在家长课堂中,家明的父亲很委屈,他错了吗?哪个家长会同意孩子不上学呢?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远大前程?

  这下父母才急了,他们给家明买了小狗,但家明只是新鲜了几天。他已经不能长时间喜欢或专注什么事了。

  也许当初让孩子可以顺着心意做一些自然想做的事,去挖掘,回应他们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他们就不必非要在这么重要的事情上,为了叛逆而做出一个极端的决定。

  他只是想对自己的生活有一点主权而已,这不就是成长的过程吗?慢慢学会掌控自己的生活,逐渐。

  孩子几乎完全按照父母的意愿生活,也就失去了探索生命的活力,而这种活力才是真正能让他卓越和幸福的源泉。

  控制别人的需求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冲动,却因为在“爱”的外衣之下,不易被发现。特别是在强调孝道的国度,父母几乎可以理直气壮地控制孩子。作为心理工作者,我看到太多令人和戳心的例子。

  作为一个母亲,我对孩子的唯一要求就是:至少做为一个的人活下去,既不是我的镜子,也不是 我操控的机器人。

  很多学习心理学的人都听说过这句话:一个人有两次生日,一次是庆祝身体来到这个世界的日子,另一个是心理真正的日子。

  我很幸运,我的第二生日正是我女儿降生的日子。那时候,我正在学习心理学,可以说,30岁的我和襁褓里的她是一起成长的。我是她生活上的照料者,而她是我学习和改变的动力源泉。

  每个父母都不是,不会因为突然成了父母,一下子增加很多本领。不能控制好情绪,嫌孩子拖拉,希望孩子按自己的要求办,这些错误相信每个家长或多或少都有过。

  孩子上兴趣班课,一次课200元300元,只要他想去,家长从来不眨眼。孩子参加夏令营,少则几千,多则上万,家长年年都给孩子报。

  家长呢,省吃俭用,兴趣和爱好不舍得花钱,很多人病了也不去医院。还有一些妈妈,生活的一切都是围绕着孩子,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也毫无。

  可恰恰相反,在这样的家庭成长出来的孩子,往往并不,也不快乐。因为他们会被一种深深的“感”,孩子很可能感觉到的不是父母的爱,而更可能是控制、累赘和桎梏。

  我非常感谢女儿。因为对她的爱,我横生无限力量,勇敢地面对和修复了曾经的创伤,成为包容、自信,越来越有力量的女人。

  如果我的女儿长大了,面临和我一样的问题,我会希望她如何选择?我希望她委曲求全吗?我希望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