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成长心理> 文章内容

要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要--人民健康网--人民网

※发布时间:2021-1-28 2:33:4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前天,本报在03版报道了《13岁少年大年三十都要点外卖》,讲述了张萍和13岁的儿子明明就点外卖引发观念冲突的事情,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报道刊登后,不少读者拨打武汉晚报新闻热线,或发表看法,或讲述类似故事。湖北省老年心理学专委会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郑晓边研究过许多类似青少年心理成长案例,对于此事,他认为,该少年是用“点外卖”的方式长辈的权威式管理。改变亲子互动方式,建设积极健康的家庭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细节一:张萍吐槽,柳晋阳儿子以前很喜欢吃她做的饭菜,家中先后换过3任住家保姆负责做饭等事宜,可是现在儿子连家中的饭菜看都不看一眼。

  郑教授点评:孩子是用点外卖的方式长辈的权威式管理,表达自己的成长。家长不太理解儿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要。家长要孩子的自主需求,让他参与家庭生活过程,有表达话语的机会,尊重他们的选择。

  细节二:张萍称,孩子的爸爸认为,孩子能吃是好事,要满足孩子最基本的需求。明明学习认真刻苦,成绩名列前茅,只要孩子把钱用在正常的学习生活上,就全力支持。他不停给明明钱,方便孩子吃饭。

  郑教授点评:家长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应关注他的成长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家庭教育和学校、社会教育要形成合力,共同努力,也要正确引导,培养青少年形成健康消费的行为习惯,加强其休闲、膳食、消费心理等生活能力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其成为具备新时期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治学、修身、济世”的人才。

  细节三:张萍夫妻二人育儿观念相左,张萍认为孩子要“穷养”,孩子爸爸认为孩子要“富养”,夫妻二人沟通过,但谁也没能谁,夫妻俩各行其是。

  郑教授:父母亲育儿观念不一致是家庭教育大忌,夫妻俩改变教育方式,达成共识。父母和孩子应坐下来真诚沟通交流,确立一致的家庭教育目标,孩子也要正确表达自己的需要,共同筑建健康温馨的家庭人际。同时,家长采用温暖加一定指导的教养方式,多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