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临床心理> 文章内容

赵旭东:一个不爱开处方的科医生

※发布时间:2017-9-4 17:37:1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随着工作节奏加快、生活压力不断加大,近年来,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增加了8-10倍,高达4-8%,其中需要住院治疗的重症患者占2.5%,然而,只有10%的病人接受了专科医生的正规治疗,每年有20万人因抑郁症。

  心理疾病往往与生理疾病相伴而来,抑郁症更是如此,它不仅是一个有生理根据的疾病,同时,也有心理的障碍和社交的困扰。这种把人当作心身统一的整体来对待的观点就是心身医学研究的精髓。

  “心理大咖谈抑郁”的主讲专家赵旭东教授是我国心身医学领域的顶尖专家,他曾在学习、工作三年,潜心研究心身医学,并参与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综合医院式病房,一种新型的医患关系模式。

  日常就医时,医生开处方已成为一道必经的程序。然而赵旭东却说,他从不轻易给病人开处方。采访当天,他看了5个病人,没有开出一张处方。

  他告诉我们,他所在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不追求病人的数量。在这里,他给每个病人诊疗的时间基本都在50分钟以上,这在国内许多医疗机构科是做不到的。

  心理治疗需要试图理解患者的心灵,将每个人当作一个独特的个体,去理解人性的细微之处、探索人性的深度和可能性,这是一项基于科学的艺术,它必须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则无法全面判断病人的性格特点、社会关系和并发症等。

  在不具备这些条件的情况下,医生最简便的操作方法就是给病人开药。科医生如果几分钟打发一个病人,就会让科的适应证越来越少,治疗手段越来越单调,医患关系越来越肤浅、疏远,在大众中的知晓度、可及性和信任度也就越来越低,从而使科画地为牢。

  赵教授告诉我们,近年来,前来就诊的留学生人数逐年递增。对于这些留学生的诊断,有的是双相障碍,但最多的还是抑郁症。他们当中,最早出国的是一名13岁即出国上初中的留学生。

  根据调查显示,在留学期间,超过90%的留学生由于对异地文化的不适应,常常会出现多种不良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如会感到迷茫、身心疲惫、失眠多梦、孤单、头疼等,仅有9%的留学生表示感觉一切良好,没有任何不适。

  随着中国留学生低龄化趋势的加强,低龄留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倍加关注。调研发现,44.9%的青少年留学生表示在留学过程中感到孤独。留学生中普遍的心理问题,给那些过早把孩子送出国的家长们敲了一记警钟。

  赵教授说,二孩政策的实施也引发了大范围的心理问题。首先是经济压力、高龄生育、夫妻关系以及小孩出生后的养育问题等因素引发家长们的焦虑,其次是“大孩”的竞争障碍,表现为嫉妒或厌恶、焦虑或等不良情绪或抵触行为。而隔代养育会给孩子从小埋下不安全感,这也是中国人焦虑抑郁中最明显、普遍的一个原因。

  目前我国综合医疗机构的对心理障碍的识别能力不高,普遍存在重视疾病的诊治,忽略、心理疾病的现象,大多数非和心理专科的临床医务人员对心身疾病的认识远跟不上人们在其治疗上的要求。

  上海市统计结果显示,内科医生对心理障碍的识别率仅为15.9%,远低于美国60%和发达国家48.9%的平均水平,造成许多心身疾病患者未获合理诊治。

  这些年,赵教授为推进心身医学的发展扮演了多重角色,他不仅在同济大学医学院担任教授,而且在同济大学附属医院当临床医生。他潜心于心身医学的科研工作,还在人文学科招哲学心理学的博士。除此之外,他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上,在很多学术组织乃至国际组织中担任理事、常委、主委、副主委和副等职务。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