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社会心理> 文章内容

心理科学与社会发展

※发布时间:2018-8-15 19:13:1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心理学思想有着悠久历史。然而,直至1879年,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实验室后,才宣告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的根本任务是研究人的意识的本质;百年来心理学将人的和行为作为研究的对象;当代心理学的工作重点是关注人的心理健康(psychological well-being)。在一个多世纪的历程中,心理学经历了机能主义、分析学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学派……,知识理论体系的多样化和快速更新,反映了心理学学科内在观点的分歧,同时也说明了学科的繁荣。而这种分歧中的繁荣背后则是心理学始终以科学的关注人类自身。

  进入21世纪后,心理科学的地位快速提升。仅从论文产出量来看,按照国际心理学统计源的数据,2001年为72134篇,到2006已增长到161000篇[1],而且这种增长趋势将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心理学现已成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29个国际学科联合会的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有5位科学家因为从事与心理学有关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的结合,进一步推动了心理学对人的意识和脑功能的研究。2005年,《科学》期刊选出的目前科学界面临的25个最重要的科学问题和100个基本问题,其中有17个是与心理和行为科学有关的问题。特别是,意识的起源问题、人的记忆问题和人与动物的合作行为的发生与发展3个问题更是心理学直接的研究领域[2]。

  心理学可能比其它学科更根植于社会,并在来自各种社会挑战中不断地做出自己的贡献。占人类1/3、正在接受教育的儿童,会因心理学的渗透而成长得更加顺利;全球大约4亿性疾病患者正在因心理学新方法的应用而得到缓解;人类也因为心理学的深入研究而更加关注普遍的健康问题,一些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交互作用问题正在得到更多的重视。心理学还在确保“人的因素”在人造系统的信息回中得到适当的考虑和应用,使得人类在信息化浪潮中保持了自己的和性。因此,心理学已处于解决现代社会所面临的很多问题的核心[3]。

  伴随心理学成长的20世纪,可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进步最快的100年,电气化、信息化和全球化在这100年中被梦幻般地实现,但20世纪可能也是灾难的100年,仅两次世界大战就夺取了数以亿计的人的生命。因此,探讨人性的本质,探索、研究、预测和引导人们的动机、态度和行为成为心理科学的最基本任务和。比如,弗洛伊德曾讨论人类为什么战争的问题,并用其分析理论将战争归因于人们内心的冲动向的转移,而N.E.米勒则进一步对这个理论假设进行了实验验证,提出所谓的“挫折?蛳”理论。再比如,班杜拉系统地研究了儿童如何通过观察别人而学会性的行为,他的观察学习理论成为研究电影、电视等大众传媒对个体心理和行为影响的理论出发点,指导着“电视教育”。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则用严谨的科学实验研究了人们复杂的社会态度以及产生和形成的奥秘,也为如何在大众主导传媒时代国家如何将人们的态度导向正确的方面提供了。

  2002年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通过综合途径评选出了20世纪最著名的前100位心理学家[4] ,在前10位中,研究人的认知与学习过程的有2人,他们是皮亚杰(Piaget)和桑代克(Thorndike);研究人性的本质特别是其复杂社会本质的有4人,他们是斯金纳(Skinner)、弗洛伊德(Freud)、罗杰斯(Rogers)和马斯洛(Maslow);而直接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研究人的社会心理与行为的有4人,分别是班杜拉(Bandura)、费斯汀格(Festinger)、斯坎特(Schachter)和米勒(N.E. Miller)。研究较为纯粹的认知和学习过程的学者人数与研究人的复杂本质的学者人数之比是2:8。

  以心理学为代表的行为科学研究往往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发挥巨大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二战后,全世界面临着战后的重建,特别是面对战争对人类心灵的创伤以及人类信心的重建。在这一时期,心理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在巨大的作用中得到蓬勃的发展。1958年,苏联第一颗卫星后,全美上下一片。在心理学家的推动下,开展了大规模的课程,奠定了美国科学领先的基础。另外,美国上世纪70年代,为了解决种族问题和代沟问题等许多复杂、尖锐的社会矛盾,心理学建立了关于社会态度、行为、规范等方面的严谨而富有实效的研究传统,并使这种传统延续至今。

  首先,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的变革对心理科学提出大量的需求,同时也为心理科学的发展提供动力。一方面,我国经济已进入社会矛盾瓶颈约束时期。的发展历史表明,国家或地区的人均P处于1000—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往往对应着人口、资源、等瓶颈约束的关键期和各种社会矛盾、冲突最为严重的时期。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P总量在过去的26年间增长了10倍。2005年,我国P已超过2.2万亿美元,人均P为1703美元。到2010年我国人均P将达到2400美元[5]。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空前的社会变革时期,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带来各种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经济和生活两方面的快速变化,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开始凸显: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明显增大,各种应激和心理行为障碍大幅度增加,数千万人受到各种心理障碍、疾病或者行为问题的困扰,吸毒问题、青少年问题、亚健康问题、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据推算,到2020年中国的神经疾病负担将上升至疾病总负担的1/4[6]。

  其次,信息技术和神经科学研究技术对心理学的渗透,为解决我们人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提供了新的手段,并打开新的思。信息时代超强的追踪、、行为分析技术,使得心理学家对人类心理和行为观察更加及时、系统。脑科学发展,特别是fMRI、ERP、PET、EEG等技术的出现和进步,为心理和行为研究提供了更加直接的观察手段。而基因与遗传科学的发展,使得建立从基因到多层面模型来预测人的复杂行为成为可能。

  最重要的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6] :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上述决定对我们的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促使我们从“国家任务”的高度去思考心理科学的和责任。

  因此,研究心理科学如何为构建我国和谐社会服务,特别是研究如何针对我国目前的社会状况和心态,探索如何发挥心理学作为严谨的行为科学的传统优势,并与包括脑科学与遗传科学在内的最新的生命科学技术有机结合,从重大基础研究和实效应对措施两方面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健康的发展是当务之急,更是我国心理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

  自以来,心理学在我国社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比如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在学习心理学领域做出了相当突出的工作,例如,我国中小学语文、数学教材的设计及开发;在实际工作中,心理学为我国的航天和航空事业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例如,我国飞行员选拔和航仓界面设计及生产安全预防等;而认知心理学以及最前沿的认知神经科学也已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脑科学与认知科学”被列为八大前沿科学问题之一。2005年一年间,科技部就在这个领域布局成立了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多个国家级重大或重点研究项目。

  但就目前心理学学科的研究重点和布局来看,针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需要的研究还非常少。因此,应该及早考虑集成心理科学、行为和社会科学、脑科学、遗传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研究的专长,针对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启动关于这个方面的重大基础和应用研究。

  正如其它任何学科一样,心理学也不是万能的,并不说仅仅依靠心理学,就能解决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所有问题。但心理学有可能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各个不同环节发挥作用。从总体上看,和谐社会的建设无非包含个人层面、制度层面以及社会历史文化层面。

  社会历史文化层面涉及物质文明和文明的状况;群体层面涉及各类国人的组织(正式的组织和非正式的组织)的动力特征和与的交互作用;个人层面则涉及个体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因此,提出的和谐社会建设的方针是一项多层次全方位的工作,既包括设施方面的硬件建设,也包括人文方面的软件建设;既关注宏观的社会文化,也关注微观的个人幸福;既强调制度的合理,也强调调控体系的多元化和科学性。心理科学要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就需要从上述三个层面去寻找有效的靶点和结合点。

  从目前的情况表明,经过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努力,我们已找到了一些很有前景的切入点。比如,在个人层面,近年来关于国理健康的研究和实践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各种心理治疗机构大量涌现。而在基础研究领域,国家也启动和完成了多项关于性疾病的重大基础研究,从遗传学脑科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对性疾病的机理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在群体层面,较为突出的是社会预警和危机应对方面,心理学工作者已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其中的一些研究被国家有关部门所采纳。在社会文化层面,文化与人格的研究,跨文化的比较以及社会心理学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社会调查在我国都已有了较长时间的积累,而有关社会认知与情绪的神经科学研究也正在国内一些的学术研究机构中悄然兴起。

  尽管如此,上述各个方面的研究还比较零散,有的还处于摸索阶段。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缺乏系统的基础研究,而且越是接近宏观的制度与社会文化层面的问题,相关的基础性的研究就越少;另一个是研究的往往是一些调查数据或者较为宽泛的理论论述,缺乏可操作性。

  在个体层面研究心理健康问题。从和心理尚处于正常范围的亚健康人群和已有较为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障碍的患者两个方面入手,探讨与心理健康和行为障碍密切相关的诊断、干预和治疗问题。要探讨如何建立一个系统的全理健康监测和维持系统,从科学准确的界定和诊断、治疗和干预以及预防和预后等多角度全方位地为国民的心理健康提供服务。还要有针对性地研究一些具有重大意义和急迫性的课题,比如毕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青少年问题、应激和亚健康问题以及健康老龄化问题等。

  在群体层面研究重大社会事件的应对问题。探讨可能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社会问题以及心理因素在这些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并进而从应用和技术的角度研究如何发展出一套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比如针对重大社会突发事件的预警与危机干预、传媒对大众心态的影响方式和途径、可能影响到社会和谐的极端化等问题的研究。

  在社会文化层面研究影响社会和谐的心理因素与认知机制。系统地研究影响社会和谐的心理因素、认知机制与行为特征,并建立相应的社会-心理和谐模型,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有用的理论指导。利用各种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不但可以探讨一般的社会态度和判断的形成过程,而且能够有针对性地深入探讨某些具有重要实践和理论意义的课题,比如社会的认知与判断过程、复杂社会矛盾的心理表征和脑加工机制、亲社会和态度形成的认知过程等。而利用大样本的调查和数据分析,可以建立具有普适性的社会-心理和谐模型,进而从政策的层面提供和参考。

  从整体状况来看,我国已经初步拥有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心理学家队伍,全国的心理系或者专业已经达到187个,并且已在脑与认知领域以及行为遗传学等国际前沿领域都进行了战略部署,这为心理学实现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提供了基本的人力和物力上的基础。

  另一方面,有关和谐社会和心理和谐方面的研究在投资和技术上的要求比较宽,纯技术的含量可高可低,很多领域只要有适度的投入就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一门低投入,高产出的学科领域。

  3 Denis M. 多学科交叉下的心理科学.荆其诚主编,当代国际心理科学进展.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梦见手机丢了

  本文由 恒宇国际(www.neivn.cn)整理发布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