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社会心理> 文章内容

毕诗成:中国社会底层的心理问题如何疏导

※发布时间:2017-9-3 16:59:1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2月8日,富平县曹村镇小贾村发生家庭:44岁的村民赵某,将18岁的儿子与16岁的女儿在熟睡中后,引刀了断。(昨日《华商报》)

  何以至此?亲属邻居们怎么也想不通。或许,我们会本能地想到生活压力。没错,赵某家庭压力的确很大,儿女上学,日子。但值得注意的是:赵家在村中并非垫底,妻子是教师,儿女也将毕业工作,经济压力有望大大缓解。所以,不能简单归结于一句“生活压力太大”,压垮他的最后稻草,应该更多来自层面的心理压力 根据村民介绍:赵某平日性格孤僻,总显得心事重重;再加上竞选村干部失败,雪上加霜,火药桶能量不断积蓄,终于爆发。

  赵家悲剧提出一个严肃命题:中国社会底层的心理问题如何疏导?类似话题在案的时候提过,在杨佳案的时候提过,甚至在邱兴华案的时候也触及过,但今天仍需再提 因为它非但没有缓解,反而正日趋严重。我们身处的转型期社会矛盾仍然多样,经济危机日趋严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大量农民工找不到工作,家庭矛盾影响到子女心理……新“愁”旧“压”,家庭、工作、生活的压力都将因此而更加突出。整个社会都应该能感觉到:我们身边不同程度存在着心理问题的人越来越多。

  面对困局,我们正向地应对却不容乐观。相对而言,城市人群尤其是中产阶层以上的人,或许多少有在遇到障碍还会主动到心理诊所去咨询。但对于整个社会的低收入人群,尤其是广大农民、农民工群体,基本处于“无意识挣扎”的状态。不出来的,便是个人、家人甚至他人一连串的悲剧。

  社会缺乏对于障碍的,还在于没有干预体系。可以假想一下,如果村干部脑子里有一些“心理意识”,能将赵某的孤僻上升到疾病的层面;如果这个社会有大量面向底层群众的心理援助机构,随时向他们敞开大门;如果社会场能使赵某对自己的心理障碍有所认知……或许,悲剧不会上演得如此惨烈。诚然,以目前状况而言,这种“网络化干预”还有不少困难,甚至很难想象,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总得全面起步、总得在全社会持续这种意识才行呀。

  其实,去年汶川地震中,已经初显过心理关怀的重要,但特例的凸显没能贯穿于常态的生活之中。事明:我们并非完全没有能力,大专院校、心理健康机构等一大批专业人士在感慨“无用武之地”;而一方面,也一再用鲜血与生命地呈现着。怎样搭建平台,通过对心理援助资金、政策上的支持,让这些资源汇集成“为社会和谐服务”的能力,已经是必须主动推动的工作 不能总让那些资源与,各自苦苦地寻找的空间。

  欠银行80万房贷,我很自豪张晓梅:谁来保障女性农民工权益袁岳:富二代组合的两个最佳模式:2010谨防美国三大礼物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