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社会心理> 文章内容

广外教授桂诗春离世 被誉为引进并开创我国心理语言学研究第一人

※发布时间:2017-8-6 20:15:0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大洋网讯 4月5日,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和外语教育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桂诗春在广州逝世,享年88岁。

  桂诗春是我国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的者和主要创始人,被誉为引进并开创我国心理语言学研究的第一人。尤其上世纪80年代我国高考英语,他引进国外语言测试理论和统计技术,在广东率先开展标准化考试试验,为我国考试研究科学化做出历史性贡献。著名语言学家许国璋曾表示,“先知道有桂诗春,后知道有广外。”

  桂诗春以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上世纪80年代初,电脑还是个新鲜事物时,他就在广外开展览会,展示如何用电脑评阅试卷、如何编写程序。

  在桂诗春6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后50年他都在应用语言学中度过。在中国的语言学界,桂诗春开创了多个第一。他是引进并开创我国心理语言学研究的第一人,最早把统计学方法引进中国语言学界,最早并组织创建外语教学联网。

  他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办全国第一个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为我国应用语言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探索。在当时,创办这个专业很,没有教材,没有师资。最初他只能开设一门非常笼统的课,浅浅涉及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等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他逐步分化,相继推出应用语言学及心理语言学的教科书。

  创办这个专业时,桂教授和他的同事一起学习,逐步总结经验,并自己编教材。“大家都在摸索,老师自学、看书、积累资料,之后再传授给学生。现在这个专业已招收硕士、博士,发展成为全国重点学科,作为唯一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科,在这个领域,广外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他曾说。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他收集到的关于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各种纸质书籍共三千种,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的资料室成为中国关于应用语言学资料最齐全的资料中心。

  1988年,桂诗春再次到英国几所大学访问。“每到一所大学,我首先钻到图书馆里,有目的地寻找关于语言学方的书籍。”令他意外的是,英国关于这方面的书不是很多。回国后,桂诗春认为要让语言学在我国扎根,必须讲究其研究方法,于是他便专注于普及方,和宁春岩教授一起完成了《语言学方》一书。

  此后,桂诗春还相继开展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内在过程的研究,并于20世纪90年代初完成了《实验心理语言学纲要》《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等著作,为研究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进行了初期的探索。

  作为中国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者和主要创始人,桂诗春为我国应用语言学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上世纪80年代我国高考英语,桂诗春与李筱菊等一道引进国外语言测试理论和统计技术,在广东率先开展标准化考试试验。

  之初,国家大量派遣公派人员出国留学。由美国举办的英语考试“托福”考试费太贵,教育部委托原广州外国语学院研究一套英语考试系统——出国人员英语水平测试(EPT),由桂诗春和李筱菊主持。这套考试系统也获得了国际承认。

  1977年恢复高考,不用考英语,大学里英语也不是必修。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考迫在眉睫,教育部自然就想到了曾主持EPT项目的桂诗春和李筱菊二人。广外再次被赋予英语标准化考试的重任。

  所谓英语标准化考试,是指采用教育测量技术,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测量,符合标准化考试规范要求的大规模考试,目的是提供的客观标准,通过对学生英语运用的抽样检查来确定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

  英语标准化考试怎么进行?桂诗春提出要贯彻“四化”原则:一是制,在成立考试中心;二是专业化;三是标准化,指分数转换的制度;四是电脑化。值得注意的是,成为高考“标准化”试验田的广东,率先采用标准分,首次使用电脑评卷。

  1988年,国家教委认为,广东的试验有力推动了中国教育测量与统计理论的研究,给广东颁发了“标准化考试”的牌匾。

  后来,在高考英语的基础上,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托李筱菊设计一份试卷,评估考察高校英语教学情况。这就是专业英语四八级和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原型。

  1930年,桂诗春在广州出生。他的父亲是陕西官费留日生,毕业后在中山大学医学院任外科教授,还兼任一些教学医院的院长。1937年,桂诗春举家迁往。在的中小学阶段,他前后变换了五六间学校,没有拿过一张小学和初中的毕业证书,其间因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占领,只能停学在家。1945年,家人让桂诗春报考英文书院。

  1950年,桂诗春回到刚解放的广州,参加高等学校的入学考试,同时被大学和武汉大学录取,最后就读于武汉大学外语系。后因院系调整,武大外语系的学生和部分教授,与中南区的几所高等院校的外语系一起合并到广州中山大学外语系。

  在中大戴镏龄、骆传芳、蔡文显、王多恩、谢文通、骆夏露德等教授的下,他完成了高年级的课程,大四两个学期,全部课程都得了5分。

  在中大毕业后,他留校任教,15年来,桂诗春起初是从事基础课的教学,教过精读、泛读和写作,后来才教文学,包括外国文学和英国文学史、英美文学选读和文艺理论等课程。

  “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桂诗春常爱引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这句话作为座右铭。“这是因为我们处在信息数量和流量不断增加的信息时代,人类知识的老化率也随之增加。”

  桂诗春是标准的电脑“发烧友”,出于研究需要,桂诗春自学计算机技术,订阅《电脑报》,他在计算机方面的知识甚至超越了不少专业人士。后来他还学会电脑编程,并应用到语言测试研究中。

  上世纪70年代,电脑在广东还是个罕见事物,桂诗春就能在广外展示如何用电脑评阅试卷、如何编程了。有学生回忆说,那时桂老师还在带博士生,几乎每个周六都会约上喜欢电脑的同学逛电脑城。早上8时出门,先吃上一份肠粉,然后泡在电脑城边淘宝边学电脑知识。

  80岁高龄的桂诗春还喜欢倒腾电脑、找书、看科技网站、了解前沿的黑科技,或者用iPad看书、发微信、看新闻。“孔老夫子所说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未知老之将至’倒是我一生的写照。”桂诗春说。

  桂诗春,1930年生,博士生导师,曾任广州外国语学院院长,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第三、四届委员,全国外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外语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委员会会长,广东外语学会会长。桂诗春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言测试、统计语言学等,是我国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者和主要创始人。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