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社会心理> 文章内容

西藏日报数字报刊

※发布时间:2017-2-13 15:37:3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在不久前召开自治区“两会”上,有人大代表“吐槽”:由于我区部分大学的体育场馆不对外开放,周末和节假日总少不了三五成群的年轻人与学校值班人员“躲猫猫”,伺机进入校园打一场球,究其原因不过是由于大家找不到合适的运动场所而已。为此该人大代表建议,政府应该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在不影响正常工作和教学秩序的前提下,推进体育设施向社会有序开放。对此,笔者也深表赞同。

  体育健身是人们改善生活质量最直接、最经济实惠的方式之一,体育运动已然成为当前我区很多市民群众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身边有多少可供使用的体育锻炼场所,看似小事,却事关众多居民的身心健康。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强城乡体育健身设施建设,清晨行走在拉萨市宗角禄康公园,跳锅庄、打太极和开展器械健身的热闹景象早已成为公园景观的一部分,目前,全区已有七成行政村拥有公共体育场地健身设施。但反观城镇的公共体育设施,一方面不少条件良好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率低;另一方面,部分对公众开放的公共体育场馆由于位置不佳,加之管理运营不善,并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需求。

  无论是《体育法》,还是《全民健身条例》,都有“学校应当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公办学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的规定。特别是2016年10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更是明确提出,要推动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但就我区的实际情况看来,这项工作推进似乎并不顺利,分析其中原因,除了开放体育场馆后伴随使用率提高,各单位将平添一笔设施耗损、维护费用外,更重要的一条是各单位怕管理跟不上、带来各类安全隐患,因此果断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策略。

  逐步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公共体育场馆,是共享体育设施资源、深化全民健身锻炼的重要手段。根据《西藏自治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未来5年我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将达到1.8平方米,并初步形成城市社会15分钟健身圈。为此,必须统筹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对有资质、符合条件的公共体育设施实施优惠或免费向群众开放,发挥最大效益。困难不少,但办法也总是有的。这位代表就向记者介绍到,可以尝试体育场地与办公、生产、教学区域区分开的“分隔工程”;或者根据学生、干部职工、外来人员不同对象定期定时开放;或者在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办理进出体育场馆的个人身份证件,确保有效管理。笔者也了解到,目前上海等地在探索学校等单位公共体育资源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基本形成了“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分担风险、社区参与管理”的运作模式,或许可供我们借鉴。

推荐:

关键词: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