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社会心理> 文章内容

互动心理剧《小艺的故事》探索社会公益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6-3-21 11:55:0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新华网上海1月20日电(记者何欣荣)舞台上,留守儿童“小艺”与奶奶相拥,并用手机和远方的父母彼此诉说“我爱你”。舞,观众唏嘘不已——19日晚间,一个以留守儿童为主题,由公益人士制作的互动心理剧《小艺的故事》在浦东兰馨?悦立方剧上演。通过志愿者的亲身参与来传递爱、流动爱,呈现了社会公益的创新模式。

  《小艺的故事》,来自于一个真实事件。2014年7月,在团中央组织的贵州留守儿童暑期关爱活动中,上海惠迪吉公益理关爱中心成为首批参与的社会组织。在随后的家访中,上海志愿者史海莉和乔治遇见了小艺。

  从奶奶口中,他们得知小艺出生仅40天,就被交给了爷爷奶奶,父母双双离开贵州老家,到南方大城市打工。这一走就是6年,直到妹妹小鑫出生,父母送妹妹回来,小艺才见到他们。此后,父母也是难得回家。

  奶奶心疼小艺,对儿媳妇不乏怨言。小艺与父母形同陌,又隐隐觉得自己拖累了爷爷奶奶。失落的留守儿童以及有些纠结的家庭关系,在部的广大乡村里并不鲜见。比单纯的捐钱捐物更重要的,是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关心和爱护——只有让爱流动起来,才能打开彼此的。

  回到上海后,惠迪吉的自愿者把小艺的故事编成了小型互动心理剧,并在第四届“上海公益伙伴日”上首演。之所以叫“互动心理剧”,是因为“这种话剧通过邀请不同的观众以及志愿者上台互动体验,体验者没有任何台词和事前排练,一切都是最真实的演绎。这样能让观众更深地体会不同和方法产生的不同效果,使更多人受益于爱的智慧。” 惠迪吉中心副主任卢丽华说。

  “开满玫瑰花的眼睛,是你的眼睛,是我的眼睛,是我们相映的深心。”舞台上,志愿者带领“小艺”一家朗诵起这首诗,用心体会其中爱的韵律。在志愿者推动下,“小艺”还向远方的父母拨通电话,当话筒两头响起“我爱你”、“我也爱你”时,双方都眼含热泪却绽开笑容。

  参加演出的东方卫视主持人阿丁说:“每个里都有柔软的部分,但因为种种原因都藏着掖着,时间一长心变得很硬。这台心理剧告诉我们的是,有了爱要勇于说出去,让爱流动起来。”而这种效应,用惠迪吉发起人、著名心理学专家孙新兰博士的话说,就是一种“爱的共振腔”。

  据了解,在去年年底首台演出结束后,走下舞台的多名主演跟着志愿者,来到陕西咸阳三原县关爱留守儿童。因为所有演员都是“半出家”的非专业人士,趁着此次做志愿者的机会,认认真真体验了留守儿童的生活。

  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留守儿童已经超过6100万。留守儿童群体牵动着全社会的神经。“《小艺的故事》互动心理剧,呈现了留守儿童关爱的创新模式,值得推广。”惠迪吉志愿者、主播刘洋说,今后他们不仅将巡回演出,还准备搬上电视,给予更多人与帮助。

   

推荐:

关键词:社会心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