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成长心理> 文章内容

当代女性成长报告: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发布时间:2024-6-26 15:23:43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国家一级演员。1994年,一曲独舞《雀之灵》荣获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也是中国第一个举办个人民族个人舞蹈晚会的舞蹈家。

  社会一方面倾向于杨丽萍的“丁克态度”(不生育),另一方面则是倾向那位指手画脚的“生育至上”的女士。

  在她的著作《第二性》中,这样阐述女性的成长:“女性并不是生就的,而是逐渐形成的,决定何种所谓具有女性气质的人的,是整个文明。”

  简单来说: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才变成女人的。女人只是一个性别,女性才是整个世界文明的后现。

  波伏娃说:“女性作为‘第二性’,无形中就被困于以男性为主题所建构的文化中,并选择符合这一文化的标准来塑造女性气质。”

  举个例子:女性学习时期,总会被有意无意的与某位男同学比较成绩;女性工作面试时,总是会被与男性的生产力做比较;女性职场经历,常常与男性的工作成就相比;即便女性从最好的大学毕业,一旦结婚还是有很多女性选择辞职,回归家庭,生养孩子......

  可这样的“女权“自始至终都还是在物化女性,还是在说:”女性的命运是由男性下定义,让男性扣上的“帽子”。

  女性成长时,除了要建立对于世界的认识——世界观,还需要建立的人格意识,“我知道我是一个女孩子”。

  一些女孩子到了四、五岁,她们的认同主体大多都是父亲,这源于父亲身上的安全感。她们在这一阶段逐渐学会如何跟男性相处,习得父亲所代表的规则,获得安全感。

  而过了安全感满足的这一阶段,女生就会很快又转向母亲的认同,同时学习母亲的一举一动,穿裙子、试高跟鞋、化妆,然后进入青春前期。

  在女性从出生到七岁这一阶段中,无论哪一个阶段出了问题,最终都会妨碍女性青春期的身份认同与成长。

  而青春前期,主要是因为女性生理变化而来带的心理变化。女性的初潮,让女性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女人;女性的变化,意识到某些剧烈的运动是很消耗体力的等等。

  青春期则是女性心灵的深挖,这个阶段的女性通常会思考一件比较哲学的问题: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女人。

  据统计:亚洲最富裕的国家、地区(例:日本、韩国、、上海),女性的平均结婚年龄是29到30岁,这比传统意义上亚洲女性“”的结婚年龄要晚。

  她花了5年的时间采访了上百位女性,猛然意识到:这一群新时代女性,正在摆脱负面的刻板印象,她们是一股使中国崭新未来的强大力量。

  曾经她们一旦超过27岁依然单身,就会被定义为“晚婚女性”,间接背负着对于原生家庭“不孝”的。

  但是如今27岁还没有结婚的女性,更加有力量、有自信。她们思索的世界是工作、旅行、美,而不是一味回归“父系社会”的婚姻家庭。

  传统观念下的“结了婚才是完成的女人”逐渐被知识女性所冲淡,她们更愿意拥抱的人格,拥抱更大的人生舞台,拥抱更丰富多彩的发展经历。

  统计数据表明:如今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结婚年龄就越晚,生育质量也同步增加。根据中国社科院的调查,女性的文化程度每提高一档(学制),平均初婚年龄就增加一岁。

  东亚女性的教育水平在过去30年里,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其识字率与男性几乎拉平。在如今的中国,女硕士占所有硕士的43%,并以飞快的速度进一步缩小差距。

  早在2003年的一次街头调查发现:1000名女性中,有超过一半的女性认为自己有养活自己的本领,并且事业也呈现上升趋势。

  女性的经济,可能是彻底打破“男权社会”的最后一击。虽然很多职场女性为了想要晋升必定付出成倍的努力,在所谓的“适婚年龄”之后完成婚育。但是她们的努力同样摆脱了对于离婚的恐惧,即便离婚还有自己的事业支撑经济来源。

  传统价值观的虽然带来了我国男女性之间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也赋予了女性更多生育自主权和受教育机会,鼓励她们走出进入职场,去成就。

  拥有一份值得奋斗一生的事业,让如今很多女性:“我一个人也可以很好,我值得去追求更美好的灵魂,因为我配!”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