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临床心理> 文章内容

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需要精细化陪护

※发布时间:2019-8-14 18:50:4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据2018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调查,留守儿童的消极情绪,如烦乱、迷茫、与自卑感,要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面临的最大问题并非经济困难,而是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造成的心理问题。(见5月6日的《半月谈》)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突出表现为缺乏父母的陪护,难以得到父母亲为的慰藉。说直白一点,就是留守儿童出现了严重的亲情饥饿,理应引起各地的高度关注,给留守儿童更多的精细化、人性化的关怀,别让留守儿童因亲情缺乏而焦虑不安,影响其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的亲情饥饿问题,乍一看,是父母的缺位,实则反映出社会就业地区不均等、差距的拉大和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等。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地方和全社会如果不为他们做一些什么,多给他们一些精细化、人性化的关爱,提高他们的亲情福利指数,确实对不住他们。比如,湖北汉川的一对夫妻常年在广州打工,因连续3年没回老家,导致7岁女儿患上了症,让痛。

  其实,留守儿童的亲情饥饿早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项调查发现,在现代社会资讯发达的今天,一周内能与父母联系的留守儿童占总人数的47%,仍有4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联系频率在一月至一年内,导致近半数的留守儿童体验过不良的感觉。这说明,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心理产生了不良影响与。记得2016年2月,在邛崃临济镇瑞林村发生伤心的一幕。40岁的植大姐要返城上班时,7岁多的儿子峰峰哭吵着要跟母亲上成都,并伤心地说道:“你们不能这样对我。”“你们不能这样对我”的哭嚎,折射出留守儿童因长期饱尝亲情饥饿而迫切希望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愿望。何况,由于留守儿童亲情福利的缺位,导致留守儿童厌学、逃学、辍学、叛逆的人数增多,甚至还有留守儿童难忍亲情饥饿而离家出走、上吊等,引发一系列家庭和社会的问题,更让人纠结。

  根据权威调查数据显示,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也就是说,每5个孩子当中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他们都感到亲情饥饿,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鉴于此,要解决留守儿童的亲情饥饿,缩小留守儿童福利的“马太效应”,还需要从制度革新和设计上给力,建立“代理妈妈”制度,并开设留守儿童与父母交流、沟通的“免费视频小屋”,让留守儿童享受应有的亲情之爱能够“脱贫”。

  当然,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让留守儿童与打工父母生活在同一个城市,让留守儿童的亲情陪护彻底“脱贫”,从而提高父母的“陪护水平”,使“撩拨效应”趋于正常。而要做到这一点,输入地城市打破城乡二元化体制,加快户籍制度步伐,让留守儿童随打工父母生活,在城里上学、就医等不受户籍歧视,享受城市儿童同样的待遇与保障。手纹乱

  财成国际

关键词:心理陪护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