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社会心理> 文章内容

微博里的社会心理学

※发布时间:2021-3-23 9:20:2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名人在微博里粉丝众多,容易产生自己跟随者众多的错觉,不自觉地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其实很多粉丝是看热闹,不是跟随者。因此名人在微博里要格外,一旦和别人口角,都会被当成闹剧的主角而被长期围观。

  两人在微博上能否成为朋友遵循的还是现实世界的:一、社会阶层相当的人容易相互认识,甚至可以跨领域;二、相同兴趣、社会阶层相近的人可以相互认识;三、有能力的人会被伯乐接受。

  微博其实有信用,不论在微博里说什么,即使没加V,只要不是马甲,都会变成信用沉积下来。但在微博这样迅速形成的社会中,信用如能显形化,将会使社会更加迅速地趋于稳态。

  微博的单向关系大大提高了信息扩散的速度,而准实名制了信息的信用,因而微博已经成为时尚信息的重要渠道。在这样的渠道里,你想要有多时尚是由你自己决定的。

  微博里的信息遵循和现实世界同样的:负面信息的速度和广度都超过正面信息。接触太多负面信息,我们的心情和看问题的态度都会产生负向偏移。因此,微博的重度用户容易对社会产生更加负面的认知。

  在微博里做谁的粉丝是我们的,我们只会粉自己有兴趣的人,忽略自己没兴趣或不认同的人。这样,我们在微博里看到的是不完整的话题。

  微博里一个键就能加名人的关注,天天能看到名人在那里聊天、架,下意识会觉得和他们很熟,如果两句还得到了名人的回应,更是觉得自己已经是名人的朋友了。这时如果要求名人办点事而名人不理自己,则容易对名生怨怼。其实名人是名人、自己是自己,离人近不代表是朋友!

  写微博者的心态会受到评论者的综合影响,支持者众多,写微博者的认同感会得到加强;但评论中的少数反对意见者也容易给写微博者造成受到微博整个群体反对的,玉米地的大嫂因而降低其认同。持社会的主流意见的人容易获得认同,受到挑战时也容易有人代为还击,因此认同较高。

  的维系依靠的是人类中脑系统的尾核和壳核人的成瘾性行为涉及的区域。当我们发现违规则的行为未得到惩罚时会觉得不舒服,而一旦得以建立,我们都会产生类似使用兴奋剂的快感。当惩罚违规者不产生自身代价时,惩罚行为最易出现。因此社会网络中易引发大规模声讨。

  微博和我们的五官一样,是我们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和眼睛只能接收可见光却“看”不到真实物体一样,微博反映的并不是完全真实的世界,而是我们微博好友的主观意识和态度,即微博这个小社会的“集体无意识”。因此,我们透过微博了解的世界会比真实世界更简单,更多冲突,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