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社会心理> 文章内容

被的社会心理学家

※发布时间:2021-1-3 10:59:0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Amy Cuddy)是一位生于1972年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她以对人类的成见和歧视,情感,能力,非语言行为和社会对人影响的一系列研究闻名业外。她是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她的职业生涯以在TEDGlobal2012苏格兰的著称,梦到钱包丢了这份TED视频已被观看超过2100万次,在观众最爱看的TED排名中位居第二。在这篇中,一个“有力的姿势”--以一个自信的方式站着,即使我们不感到自信--他们也能够影响我们脑内的酮和可的松含量,甚至可以爆发性地推动我们成功的机会。以此为开始,

  10月18日,《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非虚构特稿《当卡蒂》,讲述了社会心理学家艾米·卡蒂(Amy Cuddy)的成名与危机之。这篇特稿随即在中流传。《当卡蒂》生动还原了2012年之后社会心理学界的“再现性危机”,为我们理解“何为科学”,理解今日科学知识生产的图景提供了不少借鉴。

  身为哈佛商学院教授的卡蒂早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社会心理学的博士学位。她最为人所知的身份,是一位吸粉超过3000万的TED者。在TED中,她向听众们宣讲自己2010年和另一位学者加妮(Dana R. Carney)合作的研究——姿势(power poses)。她们在论文中阐释了自己的研究过程,认为她们证明了如下理论:当一个人摆出更权威、更自信的姿势时,人的状态便会真的变得更自信更放松。在中卡蒂人们按照这一实验结果,以便在职场生活中获得更出色的成绩。

  卡蒂的TED非常成功,令她在学术新星之外也成为人物、畅销书作家。然而卡蒂的上升势头遇上了社会心理学界近年来最大的变革——一场名为“再现性危机”的。

  这场“”来源于长期以来社会心理学界积累的研究方式:在研究中,学者们依赖一套名为“p值检验”的方法验证数据的“统计显著性”——p值越小,意味着和实验假设相对的“零假设”可能成立的几率就越小(比如中科院物理所就曾经以科普文章举例解释说,要想证明吃巧克力和发胖有关,就要在实验中证明“吃巧克力的人和不吃巧克力的人体重没有变化”这一“零假设”是个小概率事件)。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以一套固定的p值(0.05)单位作为验证许多实验假设是否成立的重要标准。卡蒂的研究也建立在这套基础上。

  然而,在2012年,几位社会心理学者发表论文指出,p值检验的计算方式并不一定靠谱,有时候就算p值很低,“零假设”依然有不小机会成立,另一方面他们则指出,在长期的学术文化中,许多学者为了得到研究,往往在实验中刻意控制一些因素,使得最终的结果能够满足p值检验,他们把这种学界追求p值而围绕值设计、调整实验的现象称为“p值”(p-hacking)。

  p值的问题首先在2012年的一场学术会议上引发激烈争议,此后便一发不可地席卷社会心理学界。原先非常和睦的同事关系突然间变成了彼此对对方既往研究中p值可靠程度的“再现性”检测——即重复同样的实验,检查结果是否一致。一场“”到来了,其中许多经典论文落马,被质疑结论并不可靠。

  卡蒂一开始并没有受到这场风暴的波及。她仍然继续,自己的理论。然而很快,质疑者就重新实验否定了她的研究。她一开始试图反驳,但形势急转直下:一开始的合作者加妮发文承认质疑者有道理,认为“姿势”理论已经用处不大。无法再反驳的卡蒂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纽约时报》的这篇特稿,以卡蒂的故事为主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完整还原了这场科学危机的前后始末。然而对卡蒂的数千万粉丝来说,“姿势”并没有因为研究本身被否定就销声匿迹,它仍然出现在诸多职场、个人成功之的展演之中。“科学”的研究配合大众的需要,成就了一个社会心理学的,但什么才是“科学”,什么不是,并不简单跟随既有的传统和学者的地位,它时刻会遇到科学场域内部的挑战,也依赖于科学家之间的互动,而不断改变自身的定义。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